為提高檳榔產業的科技含量,湖南和海南牽起手來。昨天,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省科技廳廳長史貽云一行來到長沙,與湖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童旭東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暨南大學姚新生院士出席。
湖南雖然不種檳榔,但湖南人對嚼檳榔情有獨鐘。據有關統計,湖南省現有檳榔加工規模企業50余家,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30萬人,年實現主營收入超200億元。湖南檳榔產業的興起發展也相應地帶動了海南檳榔種植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當前檳榔產業也面臨一些影響發展前景的技術瓶頸問題,如檳榔產業的良種繁育、食品安全、新產品開發等,需要兩地合作開展科技創新、合作攻關來解決。
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海南省科技廳、湖南省科技廳將共同以海南聯合檳榔產業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等單位為平臺,整合兩省相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業的優勢資源。以食用檳榔安全性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為基礎,包括檳榔原果和加工產品安全性、檳榔采后處理、新型檳榔加工技術與自動化裝備、檳榔產品標準和檳榔新資源食品申報研究,逐步開展檳榔規模化種植、加工、技術推廣等全方位合作。